红盾护航 力促地方经济发展
作为青海省太阳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事长,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谢小平表示,黄河公司将和其他成员一起努力,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把青海省太阳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一个全新、开放的合作共享平台,推动青海乃至全国全球太阳能产业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太阳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不过,在利好不断的情况下,不少光伏企业股东纷纷趁机减持。随着近年来的爆发,光伏全产业链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与发展,已经无法通过某一个环节来有效降低成本。
在太阳能电池板块,除年初释放的1GW高效单晶电池产能外,今年三季度又新增了2GW高效单晶电池,截止目前,已形成5.4GW的太阳能电池产能,非硅成本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持续降低,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中环光伏出资550万元,持股比例55%。所以在补贴逐步下调的基础之上,目前的光伏产业考虑的应该是提高垂直产业链的整合度,从整个光伏产业上下游的工艺流程来降低成本。苏州协鑫出资300万元,持股比例30%。其中,公司出资150万元,持股比例15%。
公司光伏板块业绩由此大增。某机构研究员表示,明年的光伏行业由于国内补贴降低会出现短期的不确定性。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对华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期中复审调查终裁公告,决定改变措施的形式,在措施剩余近一年的执行期内,将原先的价格承诺方式替换为最低限价。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从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进程看,2000年是世界光伏大发展的起点,也是中国企业涉足光伏产业的开端。其中,上游多晶硅价格由2011年的700元/千克大幅下降至当前140元/千克,单多晶电池片出厂价格由6元/瓦下降至1.6元/瓦。截至6月底,光伏累计装机超过1亿千瓦,提前完成十三五光伏规划目标。究其本质而言,欧美等国启动本轮贸易保护政策,有意打压正在崛起的中国光伏制造业。
从光伏产业链来看,上游多晶硅、单多晶硅片,中游单多晶电池片、电池组件,下游光伏电站系统成本均出现大幅下降。2016年国内光伏组件产量53吉瓦,全球产量72吉瓦,中国产量占全球3/4;多晶硅产量占全球市场的48.5%、硅片占比86.6%、电池片占比68%、新增光伏装机占比47.42%。
德国、西班牙主导光伏市场需求,中国光伏企业(天合光能、无锡尚德等)在2005年前后组建,开始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并在2006年至2010年赴美上市,通过资本运作试图打开海外光伏闸门。为规避国际贸易壁垒,中国光伏企业选择在海外设厂,在一带一路的倡议支持下走出去生产组件和电池片,光伏行业协会统计,目前海外产能超过6吉瓦;同期中国对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出口额大幅增长。2012年国内鼓励支持分布式电站以来,分布式电站从商业屋顶转移到户用光伏,在光伏扶贫计划的支持下,户用光伏在近年来出现大幅增长。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东部省份为主,户用光伏正在居民需求端放量。
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光伏出口占光伏出口总量的比重不到1%。2012年欧美双反的背景是,国内光伏产业面临两头在外的困境:原材料由海外供应,需求市场也在海外。当前时点与2011年相比,产业链各个环节成本的下降幅度在80%以上光热发电系统由太阳岛、储热岛和常规岛组成。
做光热发电,从材料上看,所有和常规火电相关的行业,都能在光热发电的产业链上找到对应的位置。通过能源电力互联互通,有利于增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经贸联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平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光热市场有多大?在一带一路路线图中,显然不能缺少沿线各国之间的能源合作。未来几年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光热市场有望成长为全球光热市场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及运行,打通和完善产业链,验证国产化设备和材料,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光热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土地、融资、并网管理等政策的完善,以此提升光热发电走出去的整体实力。在光热发电市场尚处于前期试验和开发的背景下,要想积累系统集成经验、树立系统集成优势,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无疑是块敲门砖。同时,中东和非洲也成为正在起步的新兴投资市场。在此之前,首航节能还先后与AREIIDU、SOLEKTRA签署备忘录,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区域非洲。一带一路涉及我国18个省(区),向海外延伸64个国家。光热发展与一带一路高度契合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多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能源和需求分布不均衡,但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互补性强。
首航节能光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姚志豪曾表示,政府在鼓励电力装备走出去,基建走出去,而现在国内火电产能过剩,污染治理压力大,火电在国内肯定不能再大量增长。传统产业的出路是升级改造,光热发电走出去不但为其提供了新机遇,还可以带动整个火电产业链的装备、技术、人才出口,包括锅炉厂、汽轮发电机厂、空冷设备制造厂等装备制造企业,火电电力设计院、火电电建公司也将受益。
除了上述有利条件,光热发电还有一个先天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纵深推进,在超过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加强电力行业互联互通,提升光热建设硬实力,已然成为各大光热企业关注的焦点。
从本质上讲,光热发电是一种大规模能源基建项目,是对传统火电的升级改造,不论是在设备制造还是在电站建设方面,都涉及很多行业。同时,我国光热企业走出去还将面临诸多挑战,如当地复杂的经济环境、法律法规、项目融资等。
从区域分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路线陆海分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北地区延伸,海上丝绸之路则途径南亚、印度、中东、北非地区,这些区域不仅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还为光热电站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交流平台,均适合大规模发展光热产业。中国企业应练好内功抱团出海一带一路作为国家顶层战略,其关联项目必将受到各个方面的支持。从投资类型来看,光热发电微乎其微。但这也是光热发电企业的机会所在。
而能源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行业之一,已展现出从单边向区域性合作的转变趋势,为中国光热发电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相关专家认为,光热走出去门槛更高,应进行资源整合。
而如今,北美的新能源投资也趋于放缓,转向亚太地区,主要在中国、日本和印度。太阳岛、储热岛不仅有导热油、熔盐、熔盐罐、换热器等化工行业常见产品和装备,还涉及玻璃、钢材、控制设备、基建工程等,随着项目的走出去,会带动国内相关大宗产品、装备及基础建设能力的输出。
建有光热发电项目的国家共计24个,除中国外,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还有沙特阿拉伯、埃及、印度、以色列、科威特、泰国、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等九个国家。2017年9月,光热发电龙头首航节能与中核核电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投资150亿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内蒙古或东北三省光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开发500MW光热电站项目。
同时,中国的企业之间,制造商和投资商之间也应该更好地互补,形成规模化和集群化。从表中可以得知,一带一路沿线九国(不含中国)的光热发电已建成装机总量占比较少;但从在建装机总量来看,占比较大。常规岛主要是热电的转换过程,与常规火电并无差别。据CSPPLAZA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球光热发电已建成装机总量达5017MW,在建装机总量约为5705MW。
如欲走得出且走得稳,我国光热企业需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互相借力,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蛋糕不可能被独享,没有一个企业能把每一个产业链都做到完美。对中国光热企业来说,现阶段,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尚处商业化开发的示范阶段,光热企业亟待苦练内功深耕国内市场,为走出去打好基础。
例如由国内厂商提供技术支撑,借用国外更好的融资渠道。另据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世界新能源投资主要分布在欧洲,之后逐渐下降,度过了黄金期,转向美洲
拥有独特形状的屋顶通常采用非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建造,比如特制的木材或磨碎的泡沫材料。屋顶的原型约有 7.5 米高,整个曲面面积为 160 平方米。